古人对书信的雅称,古人书信又称

时间:2024-09-05 16:14:01 热门攻略
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书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,承载了无数的情感与信息。古人对书信的称呼丰富多彩,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在古代,书信最初被称为“书”。《左传》中就有“叔向使诒子产书”的记载。这里的“书”指的是函札,即人们相互传递的文书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书”依然保留了“书信”的意思,如“家书”等。

与“书”相对的是“信”,指的是派使者去传递信息。古代的“信使”负责将书信从一地传递到另一地。“信”也成为了书信的别称。

“笺”原指供题诗、写信用的纸张,后来引申为书信。如“便笺”、“锦笺”、“华笺”等,都是指精美的书信纸张。

“牍”是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,因其狭长型,长约一尺,故称“尺牍”。在纸发明前,人们常将书信写在竹木简上,因此“尺牍”也成为了书信的代称。

“素”在古代指未染色或未加工的丝织品。由于纸未发明前,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,通常长一尺,因此“尺素”也引申为书信。

“鸿雁”这一别称源自《汉书·苏武传》中的故事。古人常把信写在白绢上,然后斜封邮寄,因为鸿雁常用于长途迁徙,所以“鸿雁”也就成了书信的代称。

7.白绢斜封

由于古代交通不便,书信大多是向家人报告平安的,因此也称为“平安家书”、“竹报平安”。为了在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,古人常把写在白色丝绢上的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,因此也有“白绢斜封”的说法。

古代人们将书信写在白色丝绢上,然后夹在两片竹木简中,由于简大都刻成鱼形,因此“鱼”或“鱼书”也成了书信的代称。

9.提称语

在书信中,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,常使用提称语。如“垂鉴”、“赐鉴”、“钧鉴”等,都是对上、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的客气说法。

10.思慕语

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情感,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,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。这类文句称为思慕语,常用从时令、气候切入来倾吐。

古代对书信的雅称丰富多样,不仅反映了古人的通讯方式,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的尊重和追求。这些雅称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。